新闻资讯

国家喊你减肥了|减肥门诊遍地开花,多学科加入,如何更高质量发展?

2025年“减肥”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国家喊你减肥了|减肥门诊遍地开花,多学科加入,如何更高质量发展?
(图侵删)

4月14日,全国爱卫会发布通知,结合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实际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情况,决定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等纳入健康中国行动。行动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门诊。

此前的4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设置体重管理门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属(管)、省(区、市)属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要在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体重管理门诊设置全覆盖。

近期的两个通知与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个部门印发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遥相呼应。方案提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也提到体重管理问题,不少网友称之为“国家喊你减肥了”。

其实,以“减重门诊”“肥胖门诊”等名字来命名的体重管理门诊并非刚刚出现。近一年来,在政策的助推下,多地医疗服务机构掀起减肥门诊建设热潮。从减肥靠个人意志力到减肥需要求助专业人员,减肥门诊契合了当前政策和大众减重需求,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减肥门诊要避免一哄而上。

2025年3月2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患者正通过多学科体重管理中心接受减重诊疗。视觉中国 图

减肥门诊不新,但这次真的火了

中国的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公开数据显示,在中国,成年人肥胖人群比例为4%,2021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4.02亿,数量全球居首。有研究预计,至2050年,这一数据将增至6.27亿。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全国爱卫会此前曾指出,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中予以积极推动和倡导,促进全民健康,既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需要,更是坚持预防为主,推动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的必要举措。

虽然减肥门诊在2025年引发了出圈级的关注和讨论,但类似的门诊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国内医疗机构,当下还在不断升级。

3月12日,北京协和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正式开诊。据北京协和医院官方内容,2000年,内分泌科史轶蘩院士牵头全国多中心减重药物研究;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肥胖诊疗中心,设立肥胖专病门诊;2019年,医院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支持下开展“肥胖症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202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疑难重度肥胖症MDT正式成立,每周三中午由多学科专家为一位疑难重度肥胖症患者进行会诊。

上海某肥胖专病门诊诊室外

像北京协和医院这样开设减肥门诊的知名综合医院并不在少数,且已经在全国开花。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多个院区开设了肥胖门诊,记者在总院的挂号系统看到,内分泌科肥胖专病门诊每周五下午开诊,4月25日的号也已约满。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谢铭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年3月,其所在的医院也召集相关科室开会,计划在医院成立肥胖与体重联合门诊。

更多的民营医院也加入了减肥门诊的建设中。民营医疗机构和睦家新城医院内科主任况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不久参加一个内分泌代谢的学术会议,业内专家对“体重管理年”的国家政策非常赞同,也非常看好,自己所在的医院在2024年就建立了多学科的减重团队。同为民营医疗机构的长春嘉和医院早在2008年就开展了减重手术,2024年七八月也专门成立了减重门诊。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社区医院也加入了这波减肥门诊建设热潮。以上海为例,据“上海市静安区新闻中心”4月7日发布的消息,目前,静安区已在全市率先完成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含全部区属二、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即日起全面开诊。此外,今年3月下旬,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了金山区首个社区多学科联合体重管理门诊。

多学科“卷”入减重门诊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并不把肥胖当作一种病,也很少因为肥胖去医院接受治疗。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肥胖与内分泌疾病、高血压、骨关节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女性多囊卵巢等都有关系。

近日,记者随机走访了上海多家医疗机构,在医院的宣传板或电梯口,都张贴或放置了体重管理或减肥门诊的宣传资料。在医院门诊大厅的志愿者服务台或便民服务台,工作人员也能给出减重门诊的正确指引。

上海多家医院关于体重管理的宣传资料

在这波减肥门诊建设热潮中,医院往往都有多个科室参与,最为常见的是内分泌科、营养科,前者有助于解决患者的代谢问题,后者帮助患者“管住嘴”。也有医院出动了中医、心内科、呼吸科、运动医学、康复科、妇产科、心理科等专业人士,为减重人群提供不同侧重方向的减肥指导。上述北京协和医院的体重管理联合门诊由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和中医科医生共同出诊,患者在挂号时也有中医体重管理门诊、内分泌体重管理门诊、营养体重管理门诊三个选项。

值得关注的是,在药物减肥之前,减重手术曾不断发展。据《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23年度报告》显示,综合推算全国减重手术总数量约为37249例,开展减重手术的医院约为850家,减重外科医生约为1250位,减重个案管理师约为600位。如今的体重管理门诊也有不少是由外科医生主导。

暨南大学肥胖代谢研究所所长、减重中心主任医师王存川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的美国就有专门通过胃肠外科手术来治疗肥胖,可以说肥胖治疗最早就是主要由外科主导进行。国内在八九十年代也开始开展减重手术,但当时还没有减重门诊或者减重中心的概念,2011年至2020年是减重外科的快速发展期,慢慢开始有医院成立专门的门诊或减重中心。

王存川认为,中国的肥胖人群非常庞大,而减重外科发展几十年,覆盖的人群依然十分有限。现在,从国家层面关注肥胖问题,重视体重管理,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大众在肥胖方面的认知,另一方面,医院也会为此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外科手术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手段,长期来讲,现在的热潮也有助于推动减重外科的发展。

减肥门诊过热?国家卫健委提醒强化全院专业资源调配

随着减肥门诊的增加,不少医院也打出了差异化措施,吸引肥胖人群。记者注意到,有医院推出周末的减重门诊,方便上班族、学生等时间敏感人群就医。还有医院面向女性群体,尤其针对女性产后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体形肥胖等问题。

部分医院的挂号系统提供多个减肥相关的号源

不过,火爆的减肥门诊也并非尽善尽美。一位原本决定去医院尝试医学减重的肥胖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想要去的一家医院挂号系统贴心设置了一个体重管理快捷入口,但点进去发现有8个门诊选项,在之一步挂号就让我陷入了选择困难症。”

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记者注意到,国内某三甲医院的体重管理门诊的挂号系统也细分为5个门诊号。

“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医院都快速开门诊来看肥胖,到底多少从业者是真正懂肥胖症的诊断治疗,有足够经验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新问题。”王存川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开设减肥门诊本身是好事,但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为了建而建。以严重肥胖症来说,营养、运动、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药物治疗都是辅助手段,手术才是治疗主线。从目前国际发展情况来看,目前严重肥胖症的治疗还是以专业的减重外科医生为主,需要时可以请内分泌科、心内科、呼吸科等其他科室专家会诊,这种合作模式可能是更好的。

王存川指出,肥胖涉及多个学科的疾病,医学减肥自然也需要多个学科打配合。目前,每家医院减肥门诊主导的科室并不相同,背后会受到这家医院学科优势的影响,比如内分泌科是医院的强势学科,那么减肥门诊可能就会由内分泌科扮演更加主要的角色。

对于开展体重管理门诊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在4月10日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相关医院要强化工作统筹和全院专业资源调配,集中设置体重管理门诊,配备相对固定的儿科、全科、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精神心理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等科室医师接诊,并合理安排门诊频次。鼓励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设置肥胖防治中心,提供住院体重管理相关服务。

上述通知还提到,医院要加强健康体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专业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化水平。要制定完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指导医务人员遵循健康体重管理指导原则、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肥胖症诊疗指南等提供适宜的膳食、运动、精神心理支持等生活方式干预,合理使用相关药物,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各地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要推进健康体重管理相关专科质控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控制和专业指导。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临床医学趋向于细分发展,医院有相对稳定的科室划分,当前的减肥门诊通常由各个相关科室承担相应的工作,而减肥本身又涉及多科室。做好减肥门诊考验的是医院的统筹管理能力。国家卫健委的通知文件可以看作是对医疗机构开设减肥门诊的指引,有助于推动减肥门诊的高质量发展。

谢铭认为,减肥门诊设立以后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做好科普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肥胖的危害,也知道肥胖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其所在的医院未来还要成立专门的体重管理中心,将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让医生围着肥胖患者转,不用患者跑来跑去,在一个中心完成药物、中医、饮食、运动处方等一系列治疗。

“减肥不像高血压,长期用药基本就可能控制,阑尾炎切了,病程就结束了,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强的依从性,长期可能还面临反弹的问题。”况平指出,开起来一个减肥门诊并不难,但这项工作需要医生付出很高的时间成本。从医院运营和财务角度来看,减重门诊的性价比可能并不高。这波减肥门诊的热潮过去以后,有的门诊可能还会继续存在,但如何评价减肥门诊的运营效果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 荣耀Power手机正式发布,售价1999元起
  • 胡锡进:特朗普破防了,中国就是不理他
  • UR在北京三里屯拿下超大门店,和LV做邻居
  • 机器人港股上市潮|极智嘉科技3年半累亏近43亿 大力营销却削减研发、亟需上市募资“补血”
  • 【评论】应对贸易战升级:中国手里的牌
  • 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贸易开放
  • GTC泽汇资本:市场动荡中黄金避险价值凸显
  • 美国WTI原油基本持平 摩根大通下调今明两年油价预期
  • 现货黄金向上触及3230美元/盎司关口
  • 中国“硬刚”的三重逻辑丨北京观察
  • 台湾空姐的十七年“蓉漂”生活:生涯规划中没有“退休”二字
  • 面对关税混乱局面 DHL首席执行官称企业开始感到“有些厌倦”
  • 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国家森防指发布高森林火险橙色预警
  • 杭州银行:2024年末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80元(含税) 计划分红39.87亿元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 关键词: